外院“导师有约”聚焦“英国新自然文学中的荒野书写”

发布者:杨柳发布时间:2023-10-27浏览次数:10

(通讯员 张梓桐 周文钰)1019日,由党委学生工作部主办、澳门第一娱乐娱城官网研究生会学术部承办的“导师有约——师生交流下午茶”活动在七教139会议室成功举办。南开大学澳门第一娱乐娱城官网硕士生导师崔丽芳副教授为大家带来了题为“英国新自然文学中的荒野书写”的主题讲座,与会的硕博研究生围绕该主题进行了交流探讨,收获匪浅。

讲座中,崔丽芳首先从荒野的定义出发,为大家介绍了美国的荒野文化和英国的荒野景观。随后,她将这一概念与英国语境下的风景和民族认同相关联,强调了自然风景对英国民族身份构建的作用。接着,崔丽芳将话题聚焦于英国的荒野书写,从虚构文学和非虚构传统自然文学这两个角度,分析了荒野书写的深刻内涵。神话传说、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都是英国虚构文学中的常见元素;而在非虚构的书写中,自然观察和物候研究让传统自然文学与田园和乡土紧密相连。崔丽芳还向大家推荐了《赛尔伯恩的自然史》等书籍,以便同学们对荒野书写作进一步了解。

同时,崔丽芳将视角切换到了英国新自然文学,即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逐渐复苏的非虚构类自然文学写作。她列举了包括《深石之旅》在内的三十篇代表文本,都印证着新自然文学的蓬勃发展。随后又向同学们介绍了英国新自然文学中荒野书写的众多特点,作为一种诗意的、知行合一的写作,荒野书写继承了传统写作的地域性和本土化,强调了对荒野的体验和触摸,论述了人与自然的复杂关系,体现着后现代叙事的特色。例如《荒野之境》的作者Robert Macfarlane就是这一领域的代表人物,他用身体实践拓展着自己对荒野的理解,用文字书写表达着自己的荒野观。

在讲座的最后,崔丽芳详细讲述了二十世纪后半叶美国学界对荒野概念的再思考,如环境史学者William Cronon对当代荒野困境的论述,让大家对“野性”有了更多的关注;生态诗人Gary Snyder的荒野观,让大家对人造空间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平衡点有了更多的探索。然而,媒体、读者和作家们对新自然文学的争论和批评也未曾停止,正是在质疑和赞赏中,英国新自然主义文学展现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前所未有的社会意义,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积极的生态启示唤醒了人们的环保意识,促进人们对荒野书写的多样研究和意义追寻。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欣喜地同老师交流了自己的收获和感悟,并对新自然主义书写所呈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进一步的延伸和探讨。崔丽芳也为大家送上了美好的祝愿,希望自然和野性能常与大家相伴。



XML 地图